首页 > 综合百科 > 锂电池负极材料有哪些?负极材料发展现状分析

锂电池负极材料有哪些?负极材料发展现状分析

时间:2023-09-04 08:59:20 浏览量:

1 锂电池负极材料发展现状

GGII统计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人造石墨出货量是7.7万吨,2020年我国人造石墨出货量提升至30.7万吨,CAGR41.3%,在负极材料中占比从68%提升至84%. 2021年上半年,我国人造石墨出货28.2万吨,占比达到85%。

全球锂离子负极材料市场格局:贝特瑞、江苏紫宸、杉杉位居前三。根据高工锂电数据, 2020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36.5万吨,同比增长35%,全球负极材料CR3为53%。

负极材料产业链构成:上游是原材料和设备,根据产品种类不同其上游原材料不同,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上游原料为天然石墨矿石,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上游原料是针状焦、石油焦、沥青焦等。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中游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加工商,生产含不同种类的负极材料。下游是锂电池行业,其产品最终应用于动力电池、3C 消费电池及工业储能电池三大领域。

2锂电池负极材料有哪些

当前锂电池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有天然石墨材料、人造石墨材料、硅基等,主流的负极材料是天然石墨材料和人造石墨材料,由于着两种材料在成本、加工性能、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快充倍率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天然石墨材料主要用于消费电子领域,人造石墨材料逐步成为动力电池负极材料首选。

(1)天然石墨:已批量应用于小型锂离子电池,容量可达360mAh/g,技术及配套工艺成熟,成本低,但比能量已到极限,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较差,安全性能差,未来发展方向是低成本化,改善循环性能

(2)人造石墨:已批量应用于小型锂离子电池,并在动力电池上批量应用,容量可350mAh/g,技术及配套工艺成熟,循环性能好,但比能量低,倍率性能较差,安全性能差;未来发展方向是提高容量、低成本化

(3)中间相碳微球:已批量应用于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和动力电池,容量可达340mAh/g,技术及配套工艺成熟,倍率性能好,循环性能好,但比能量低,安全性能较差,成本高;未来发展方向是提高容量、低成本化

(4)硬碳:已产业化,小批量在动力电池中试用,商业化材料容量达到 430mAh/g,首次效率>80%;可逆容量高,容量提升空间大,倍率性能好,安全性能好,但技术及配套工艺不成熟,首次效率低,成本高,加工性能差;未来发展方向是提高首次效率,降低成本

(5)硅碳合金:正处于开发阶段,用于超高容量圆柱锂离子电池,容量 450mAh/g 以上,首次效率>90%,300次循环>80%;可逆容量高,容量提升空间大,安全性能比石墨类材料好,但技术及配套工艺不成熟,首次效率不高,成本高,加工性能差,极片膨胀大,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较差;未来发展方向是提高首次效率,抑制膨胀,改善循环性

(6)钛酸锂:已产业化,小批量在高功率动力电池中试用,容量达 160mAh/g;倍率性能优异,高低温性能优异,循环性能优异,安全性能优异,但技术及配套工艺不成熟,成本高,比能量低;未来发展方向是解决钛酸锂与正极、电解液的匹配问题,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推荐阅读:

《福鞍股份-公司深度报告:环保工程优势巩固开辟锂电负极新成长级-20220124(34页).pdf》

《贝特瑞-公司深度分析:夯实负极材料领先地位聚焦高镍三元正极迎来新增长级-20220105(28页).pdf》

《2021年负极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展望与产业链剖析研究报告(29页).pdf》

© 格特瑞咨询-验资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19002813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