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概述(银行贷款业务基础知识)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概述(银行贷款业务基础知识)

时间:2023-08-19 20:49:48 浏览量:

当前经济形势不断下滑,银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要想争取有限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加强信贷资金的不断投入。今年以来,大部分信用社也完成了到农商银行的跨越式发展,改制后的农商银行资产结构得到了优化,但信贷质量却没有提高。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肩负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由于其使命的特殊性,更加要求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向地方市场投入更多的信贷资金。那么如何对其信贷风险进行管控就十分重要。近些年信贷质量日趋下滑,信贷业务中的相关问题也相继凸显。由于其特殊性,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发放相对集中,从而使得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十分困难,长此以往容易引发周期性风险。从整体来看,超过半的地方性农商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如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与防范,那么信贷风险将对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安全性产生影响,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一、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风险概述

(一)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风险的含义

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其在经营和管理中由于不确定原因的存在,使得发生实际收益情况偏离预期收益目标,则会给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资产带来一定损失。信贷业务在银行的各项业务中占比最高,信贷业务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决定其在其经营中的重要性。

(二)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风险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地方性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当前,我国不再规定存贷比,除去必要的存款准备金,存款保险外,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着可用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肩负着特殊使命(三农服务当地经济)、体制改革等原因,导致如今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产品相对落后,部分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达不到监管要求。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银行的特殊性,决定了所面临的挑战也大不一样。大额不良贷款的积压、监管指标的变化、存贷利差不断缩窄、利率市场化、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的激烈竞争,无不对地方性农村银行银行的业务开展进行冲击。所以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就必须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大规模清收大额不良贷款,优化资产质量,稳定小额信贷用户,进而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促进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第二,有利于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完善内控机制,助力合规经营。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存贷款规模均出现扩大趋势。信贷规模的扩大,就意味着信贷风险的增加。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发展低成本存款的前提下,切实把握好信贷管理风险。避免出现信贷管理风险,不断完善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经过成立专业信贷风险管理部门、规范信贷人员行为准则、提升信贷人员素质、实行审批分离制、引入信贷风险管理控制等方法,来促进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体制的发展,提升运营能力。用内控机制促进信贷业务合规,促进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平稳运行。

第三,有利于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稳健运行,提升化解风险的能力。由于信用社改制原因,部分新成立的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制度。换而言之,该县域或地区的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信贷业务在行社内便可快速完成,这就区别于其他国有银行层层审批到放款流程。但相对独立性使得缺少行社内的有效监督,在信贷业务上缺乏有效监督的,容易造成信贷管理风险。据中国银保监会近期案例显示,某行社理事长向关系人违规放贷,造成上亿损失。案例和现实告诉我们,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成立专业、独立的风控部门才能有效化解信贷风险,提高地方性农村信用社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其良陛发展,持续发展。

二、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至今,业务发展之迅速,服务范围之广泛,辐射区域之辽阔令人称赞,但是在信贷风险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缺乏专业的信贷管理人员所导致信贷风险处理能力不足、大额贷款客户相对集中、贷款三原则没有充分遵守等问题,严重影响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制约其发展。

(一)处理风险的能力不足

信贷管理风险是每家银行必须面对的共性问题。首先,一些先进的国有银行或股份制银行采用预防与化解相结合的方式。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虽积极推进“三道防线”制度进行预防,但是风险化解方面的能力实在欠缺。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有着服务三农的宗旨,农户之多,贷款额度之大,取得准确信息之难无不加重风险化解的压力;其次,信贷管理风险发生,面临无法偿还本息的情况,只能通过传统的上门催收与法院起诉,不仅费时久远而且效果不仕。近几年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种类的增多与业务范围的拓宽,形成的坏账呆账的概率也随之上升。此外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的防范技术也相对落后,不能及时将信贷业务信息化。特别的,信贷从业人员在发送贷款过程中,受教育程度、社会经验、风险管理意识影响会不同程度的作用于信贷风险的化解。由信用社改制过来的农村商业银行片面重视市场份额和客户群体,不重视风险预防与风险化解能力的学习与培养。而且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队伍不够专业,大多都是一些在信用社只重视放款的老信贷员。虽然近几年开始面向校园开始扩招,但是工作经验少、业务不熟练的大学生无法对信贷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防范与化解。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从业人员不仅管理贷款的发放也相应承担着信贷风险管理的任务。没有专业的从业人员对信贷风险进行分析管理,没有统一的安排培训,没有优秀的信贷风险管理团队就很难及时准确的化解信贷风险。在更加专业化的细化分工下,紧靠信贷从业人员兼做风险管理的方式恐怕难以为继。最后,信贷从业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导致其不重视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存在肆意发放贷款资金调整贷款额度甚至违法向个人或企业方贷款的行为,虽然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正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内控机制,但是面对口益复杂信贷风险,仅靠信贷人员远远不够。在发生信贷管理风险时,信贷从业人员不具有资产风险化解能力,这无疑会增加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损失。

(二)贷款存量大,大额客户相对比较集中

从信用社起始时期就不断对各地方农户企业发放贷款,改制为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以后更加注重对老客户的维护。这种现象造就了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贷款存量大且大额客户相对集中。据某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报表显示,在不良贷款高达5亿的情况下,前20大户竟共有3.52亿,占总不良贷款的70.40}0,这组数据直接体现出信贷发放时毫无风险意识。在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前,信用社发放贷款无上限,只要符合贷款标准就发放相应资金。并且存在加倍“救市”的现象,如企业贷款2000万元,当企业经营状况有恶化的情形出现,信用社或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想的不是化解风险而是投入4000万元“救市”,由企业归还2000万的不良贷款,用剩下的2000万元维持经营。如果4000万元有发展不良的趋势再发放8000万元。以此类推导致贷款存量不断扩大,相应的信贷管理风险发生的概率也持续增长。一旦监管指标有所变化,那信贷管理风险爆发时将对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造成毁灭的冲击。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的使命,且在信用社时期贷款的发放受当地政府的影响,当政府制定贷款对象时,部分信用社会无条件的对相应企业发放贷款,完全不考虑信贷风险的管控。改制后,信用社变为自负盈亏的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此时才有风险防控意识。但是却出现社团贷款的情况,据某地方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信息披露显示,总行下属的15家支行中有14家支行向同一家企业发放贷款,贷款金额高达3个亿。现如今资本市场暗涛汹涌,倘若该企业经营情况恶化,那么该行的信贷风险将直接影响全行的经营效益。企业社团贷款原本为一家牵头,寻找其他国有银行或者股份制银行共同贷款以分散信贷风险,确保发生信贷风险时,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三)贷款三原则没有充分遵守

贷款三原则是指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通过对贯彻落实贷款三原则制度保障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但是长期以来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三原则并没有严格执行遵守。贷前检查流于形式,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未按照贷款操作流程中的要求,并未到贷户住址进行调查,部分信贷从业人员仅从银行内部征信系统进行查询发现无不良记录后便直接放贷造成贷款损失风险。特别的企业贷款贷前检查相对复杂,无法短时间内对企业的借款用途和生产经营等状况进行直观调查,信贷员仅凭感觉直接放贷这无疑增加银行贷款风险。由于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采取的审批“一笔式”,即把审查和审批两个环节合并成一个步骤。由于贷前检查没有掌握实际、实时的资料出现“轻审查、重审批”的现象。2019年的江西石城农商银行正是由于从业人员的审查中的责任意识淡薄导致形成大额不良贷款而被银保监会处罚。而贷款发放以后的重要一环就是贷后检查,部分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非常不重视贷款检查,贷后检查相对单一、检查频率没有制度规定且贷后管理只注重贷款利率的归还并不注重要点检查再加上信贷从业队伍人员素质不高,贷后管理能力不强更不能保证贷后检查的有效实行。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还会出现展期、借新还旧等方式掩盖风险加大贷款风险管理处置难度。这均是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部分制度没有建立的原因,由于内控机制的不完善,使得信贷人员《尽责免责》相关条例未能落实,信贷从业人员无法正常估量风险价值与损失,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审计部门不能依照条例与相关制度对信贷风险进行定损,这无疑对信贷风险控制非常不利。

三、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面对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风险存在的问题,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促进其信贷业务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培养一批专业的信贷风险管理的队伍,其次以增量降存量的方法促进信贷结构的优化,同时严格贯彻落实贷款三原则,三方共同发力解决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立专业风控部门,培养专业信贷管理风险防控团队

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控制,提升信贷风险化解能力是解决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样以来成立专业的风控部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专业的风控部门制定专业化的信贷风险管理措施,根据信贷资金发放的各个流程环节落实责任追究制。通过风控部门切实做到审批分离并制定统一的审查标准,不断从细小的方面把控信贷风险,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利用专业的风控部门全面发挥审查能力,运用专业的风险防控团队发挥风险预防能力,将风险解除在信贷的最初阶段。面对突发情况,专业的风控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动,不必在等信贷人员准备相关资料,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风险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损失。此外,专业的风控部门与专业化的团队还可引进先进、科学的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建立信贷信息数据库。采用风险预警信息传导技术,让风控设备和防控能力共同发力全面提升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风险能力。

(二)优化信贷结构,分散信贷管理风险

近年来,各大国有银行采取的整村授信值得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借鉴使用。通过整村授信,扩大信贷业务的辐射范围,加快信贷业务经营方式的转变。用增量降低存量。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要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进行调整,适当的减少大额贷款客户的投放的规模,将投放方向重点放到受国家政策支持上来,让信贷资金直接流入到市场当中去增加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活力,随着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的转型成功与授信规模的扩大,促进信贷结构的优化。不断调整信贷规模和结构,促进贷款均衡投放,从根本上分散信贷管理风险。

(三)建立内控管理机制,全面落实贷款三原则

贷款三原则是信贷从业人员在发放信贷资金时必须遵守的准则。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内控管理机制,将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合规化、制度化。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也应积极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可以聘请专业的评估师与信贷发放人员共同进行贷前检查,贷中审查方面由各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成立专门的审查部门现场审查。贷后检查则需要用专门的制度来保证检查的内容与频率、运用内控机制促进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将贷款三原则落到实处方可真正提升其信贷风险的管理与处置能力。

TAG: 贷款

© 格特瑞咨询-验资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19002813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