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有条件开放清算市场的“政治智慧”

有条件开放清算市场的“政治智慧”

时间:2024-10-10 19:07:40 浏览量:

  6月1日起,国内银行卡清算市场由中国银联“一家独揽”的历史将正式终结。这是开放金融市场之“清算子市场”的必然之举,亦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正确”。

  大约30年前,银行卡清算市场在美欧率先出世。1988年,堪称最早涉足银行卡清算业务的万事达在北京成立代表处,为日后大规模抢食中国银行卡清算业务提前“卡位占坑”。1993年,抱着同样的憧憬,VISA也在北京开设了中国代表处……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时,互联网在中国尚处于推介的早期,更未与国内众银行和商号形成支付网络。笔者迄今仍清晰地记得,直到1997年的夏天,自己的工资袋(信封)才第一次被打到由报社集体办理的首张工商银行卡上。

  有道是赶早不如赶巧——直到2002年中国银联作为中国境内唯一的支付清算机构正式挂牌,国内银行卡清算市场才算有了模样。见此情形,已提前“卡位占坑”的万事达等很不服气,遂将中国告到WTO(世界贸易组织)。未曾想,此时的中国刚加入WTO不久,WTO对中国的“监督”首先集中于“敦促中国切实履行申请加入前的降关税承诺”,故对万事达等的告状并未理会。何况,万事达等的告状等同于给WTO出难题——在那个年月,银行卡清算业务在全世界都是个新玩意儿,其业务形态尚未成熟,简单武断地判决中国政府此举违规并让中国心悦诚服,连WTO也不知该从何处下手。

  万事达等信奉现实主义。告状不成,遂与中国银联“合作”,分享中国人境外消费的部分市场。可令万事达始料未及的是,中国联银没多久即开始独立开拓海外清算业务——不仅如此,更广义的人民币国际化进展之快,更令万事达感到不可思议。于是,万事达等所能喝到的“汤”日趋寡淡,“熬”到2010年,VISA等挑头与中国银联“反目”,试图封堵中国银联的部分境外通道……矛盾激化后,WTO出面仲裁,裁定“中国银联在中国市场并没有垄断行为,但应当尽快开放境内支付清算市场”。明眼人一看即明白,没有具体时间限定的“尽快”不具有约束力,这说明WTO依然不愿意“多管闲事”。在笔者看来,WTO对中国银联的“宽容”,恰恰是认同任何一种新业务在市场初创时期,由所在国行使一定的“保护性培育”,实乃国际惯例使然。

  有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由阿里巴巴领衔的中国本土电商开始做大,作为淘宝金融服务配套,支付宝应运而生。支付宝的降生免不了会分流中国银联的部分清算业务,但亦开拓出又一个线上支付结(清)算业务新形态,而且肥水最终都流向了自家的“田”。

  时至今日,中国银联已然做大。不仅在国内也包括在国外,凭借庞大人口基数和腰包越来越鼓的中国人掀起的出境旅游潮,中国银联的业务不仅与支付宝等有了近乎“约定成俗”的分工与互补,而且放在世界上均可与任何一家外资清算机构一拼高下。至此,果断开放银行卡市场也即打破所谓的银联“垄断”(其实这是对“垄断”概念之滥用)的条件与时机,皆已基本成熟。

  “果断开放”并非放任自流,它依然需要设置必要的风险防控门槛,这也是国际惯例。根据4月下旬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申请成为银行卡清算机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亿元人民币,申请者在申请前必须连续从事银行、支付或者清算等业务5年以上等硬性条款,这是必须的防控门槛。

  “果断开放”客观上有助于中国银联加快“二次创业”步伐。以中国金融市场已开放领域内中资金融机构之整体表现,笔者深信中国银联及诸如支付宝这类中资结(清)算机构,一定不会辜负广大国人之厚望。

  市场开放永远要有“以我为主”的政治定力,金融乃经济血脉,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开放过程务必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清算市场开放如此,未来更多金融业务的开放亦如此。这是“政治智慧”,更是执政能力。

© 格特瑞咨询-验资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19002813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